2013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日期: 2015-08-08 12:37:00 来源:
2013年以来,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以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引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科技对接武汉,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市被评为2012年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
一、关于2013年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以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专项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专项行动和企业研发平台提档升级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实施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培育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业务培训、科技项目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推动自主创新优惠政策落实等方式,大力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主体加快壮大。全年共落实2012年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7625万,加计扣除额6687万。建立了70家企业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3.11%。同时,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资,组建了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分局,制定了《黄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招商扶持政策,引进项目5个,总投资10.9亿元。
二是着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链建设,制定了《黄石市产业链技术创新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高性能金属材料、数控制造装备、光电子信息、节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13个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控锻压装备、涂镀板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向国家级迈进,积极推动挤出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行列,促进产业集群化、高新化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7.1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51%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在继续加强农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等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培育认定了10家科技型家庭农场,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5场。加强生态环保、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中固环保、华新水泥、劲牌等骨干企业成功申报了省级重大科技计划。围绕卫生医疗领域重点专科的培育与建设,实施了64个科技项目,我市国家级重点专科由1个增加到2个,省级重点专科由8个增加到15个。
三是狠抓科技项目建设,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谋划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不断加强对科技资金的统筹安排、科学配置,探索完善特色工作的科技专项支持方式,设立了智能输送装备、挤出模具、技术转移、发明专利产业化等科技计划专项。今年共安排市级研究与开发经费240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20余项。同时,根据国家、省科技计划的导向和支持重点,大力向上争取项目。今年以来,已向上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56项,争取经费3350万元。其中,三环离合器、三丰智能等企业8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立项,总经费2600万元。通过科技项目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全市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20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4项,评选出市级卫生科技进步奖24项以及市级科技进步先进单位19家、优秀科技工作者20人。
四是加快科技对接武汉步伐,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接武汉”的安排部署,加快科技对接武汉步伐,促进武汉科技资源向我市辐射和扩散。加强与在汉高校院所科技对接,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相关院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举办了“湖北大学专家教授黄石企业行”活动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推介会湖北理工学院专场活动。借助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优势资源,组织我市相关企业先后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大连物化所、北京过程所、长春应用化学所、水生所等院所开展对接合作,积极推动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黄石分中心建设。继续从相关高校院所分别选派了25名、40名企业、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农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引进、开发和推广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全年共组织各类“院(校)企”对接活动30余次,帮助60余家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市登记技术合同410笔,总成交金额18亿元。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学研合作专场活动。在今年“华创会”上,我市一批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到7.58亿元。在中国湖北第九届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上,我市15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33.1亿元。
五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内生动力来源,不断推动全市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活力、提升功能、发挥效能。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引导支持各行业研发平台提升质量、晋级升格,积极推动新冶钢、劲牌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进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列,新兴管业“湖北省球墨铸铁管及铸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评审,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9家。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新扶持建设了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劲牌公司“湖北省中药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通过评审,我市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6家。大力推进黄石高新区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搭建了科技企业加速器投融资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了先进制造企业加速器、激光企业加速器,加快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贯通的创新创业服务链。
六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以建设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抓手,按照“保持总量增长,加快优化结构”的要求,着力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促进专利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应用,着力培育以专利为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专利申请资助奖励标准、实施“百家企业专利现场服务活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成长工程”、“企业专利扫零工程”等措施,我市专利申请量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00件;授权量1073件,万人授权专利数达到4.4件,在全省排名第三。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马维野司长来我市作专题讲座,举办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专题培训班”,向全市党政机关等群发知识产权宣传短信1800余条。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成立了中国(湖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黄石分中心,开通了12330援助电话,开展了专利行政执法5次,立案涉嫌假冒专利案件60余件。
二、关于2014年科技工作主要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总抓手,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竞进提质、加快跨越的进程中,深入挖掘释放创新潜力和科技红利,为我市深入推进“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思路及措施:
(一)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一手抓科技型企业的引进,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一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建立重点创新企业“直通车”跟踪服务制度,深入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工作,引导培育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积极构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孵化培育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产学研促进体系和专利成长辅导服务体系,支持黄石磁湖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创建“3A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提升大冶市、西塞山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支持阳新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到2014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二是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收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自主创新政策政策。鼓励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积极申报的企业在科技项目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对未申报上的企业给予一定经费补贴。积极推动本市高新技术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招商。进一步创新科技招商方式,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精心谋划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以科技项目跟进、科技投融资支持等形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来我市转化。积极引导支持新冶钢、三环锻压、三丰智能等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扩大产业规模。
(二)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创新链建设,围绕产业链组织部署创新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新化、低碳化发展。一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编制重点产业链创新规划,支持链条内企业开展重大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争取我市一批重大研发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在继续加强现有的六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扶持建设以通达模具为龙头的挤出模具产业集群、哈特贝尔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争取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行列。力争到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黄石高新区创新基础能力,健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创业服务链,不断深化黄石高新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对接和合作,积极推动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在高新区内建设产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园。继续探索黄石高新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大力支持西塞山区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三是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产业链建设,围绕畜禽、水产、特色蔬菜、油茶等产业链条内的科技创新需求,大力开展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鸡-猪-鱼(藕)”、“猪-沼-菜(果)”等循环种养模式,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四是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围绕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实施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及水生态治理工程,加强多污染物智能监测、水体环境监测及治理修复等技术研发。
(三)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着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一是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对接武汉步伐,依托武汉产业、技术、载体、人才等优势,搭建科技对接平台,加快武汉科技资源向我市辐射和扩散。大力支持本地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共建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开展新一轮工业、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引导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我市企业挂职、兼职。依托相关高校院所,加快组建智能输送装备、特殊钢、涂镀板、畜禽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一批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共同体。二是提升企业创新平台。积极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支持黄石科技型企业加速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支持新冶钢、劲牌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更多企业技术中心进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列,认定一批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三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专利“扫零”工程,不断提高企业专利和发明专利在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中的比重。完善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对我市1-2个重大经济、科技项目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四是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四个70%”的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政策,积极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聚集。开展市级科技奖励评选,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团队领办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领军人物,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
(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改革促创新,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一是加快推进创新黄石建设。按照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制定出台《黄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在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措施,以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全市改革发展创新。积极向科技部争取我市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突出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完善科技项目征集、遴选、评审制度,发挥科技计划对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规范项目监督管理,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跟踪问效机制。三是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支持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资源向行业、产业开放共享,对政府支持设立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给予绩效补贴。四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出资参与省天使投资基金,积极引导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信用担保资源捆绑组合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深入推进科技金融进园区、进产业集群。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专利权质押贷款,帮助一批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